## 5月扬州现打卡热潮,《如鸢》联动引关注
5月的扬州依旧游人如织,然而今年有所不同,人群中多了不少身着汉服、手持团扇和打卡本的年轻人。他们有的不时低头对照手机里的游戏画面,寻找最佳的还原角度;有的则聚集在景点旁,用手机记录自己与这座美丽城市的瞬间。
这些年轻面孔的出现,大多源于一款名为《如鸢》的游戏。5月16日,《如鸢》游戏官宣开启以“鸢承汉韵,美美与共”为主题的系列企划。先是投放了登上海外四国大屏的主题片,又携手扬州文旅开启为期一个月的“汉韵游扬州”城市联动活动,还放出特别影片的预告,如此大的阵仗引发了一众玩家的热烈讨论与期待。随着城市线下活动的开展,扬州迎来了一波“打卡热潮”。
## 打卡点位串联扬州美景,玩家深度体验汉韵
大部分玩家抵达扬州的“第一站”,便是来到与游戏主界面呼应的瘦西湖。去年《如鸢》和扬州的首次联动宣传片中,官方通过虚实结合的画面转换,向大家展示了游戏对扬州部分景色的呼应。此次,扬州非遗珍宝馆、个园、皮市街等当地著名景点都成为《如鸢》城市联动的打卡点位,并以集章的形式将它们串联起来,让玩家跟随官方脚步深度游览这座江南名城。
不仅如此,这场汉文化企划有朝着线上线下“文化狂欢”演变的趋势。玩家们在丈量扬州古城、走过昔日广陵地界的同时,还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打卡、创作二创内容,一时间引发热烈讨论,让扬州这座千年古城在数字时代成功“破圈”。
## 玩家热情高涨,社区互助氛围浓
在游戏中,玩家能体验和感知文化魅力,在现实里也能找到游戏的痕迹,这让他们对扬州多了一份特别的憧憬和期待。带着这份心情来到扬州,参与这场游戏与现实结合的奇妙之旅,延续游戏中的美好,更激发了玩家们在社区中互相传递快乐的分享欲。
社区中互帮互助的氛围十分浓厚。很多玩家回家后制作了细致的游记和攻略,将个园、瘦西湖、珍宝馆等扬州特色景点串联起来,标注出每个景点的最佳交通方式、游览线路,以及景点里联动活动的详细位置和玩法。这些游记和攻略不仅在玩家间流传,更在扬州旅游旺季影响了更多年轻人,特别是那些景点和文化内容的照片和视频分享,让人产生“说走就走”的旅行冲动。
除了分享攻略,玩家们还纷纷玩起游戏独有的“梗”,比如“爱你老鸢,明天见”,在这种趣味诙谐的调侃中能感受到,《如鸢》这次的汉文化企划着实用心!
## 《如鸢》汉文化企划价值凸显,助力文旅破圈
不止于玩家层面的讨论,《如鸢》这次的汉文化企划对于文化传播的价值也值得称赞。
《如鸢》先是以游戏为窗口打造文化共鸣。通过在游戏内引入和设计汉元素,让玩家在游戏中更广泛地接触汉文化,并产生兴趣,激起文化认同。再辅以游戏外对汉文化的输出和传递,如投放大屏、包“痛车”、打造“汉韵游扬州”等线下活动,让玩家在游戏外也能感受到《如鸢》鼓励汉文化传播和传承的主张,并自发参与文化传播,打造出“人人皆是汉文化传播者”的景象。
“文旅 + 游戏”这种跨界联动形式近年已成为很多当地文旅的破圈密码,当地的秀丽景色因游戏带来的曝光被更多人熟知。《如鸢》自去年9月公测后,便与扬州文旅展开深度联动,将扬州变成一座如鸢“痛城”,今年的二次联动同样带动扬州文旅破圈,让当地的美景、美食、美丽文化被更多年轻人看见。
《如鸢》带给玩家的远不止一两次文旅联动,更是更长线的对文化传播的“共创”邀请。例如本次同步开启的汉文化征集活动,让玩家从旁观到参与,从接收到自发,这种身份转变让每一位年轻玩家都能用自己的声音和力量表达对汉文化的热爱,有资格热爱和传播文化的不止是名人,普通的你我也可以。这场汉文化的“内容沉浸”,在未来也会持续。
《如鸢》与扬州这次联动掀起的打卡潮,让更多人看到游戏不仅是娱乐产品,更能成为年轻群体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数字桥梁。玩家们用自己的足迹丈量文化厚度,用手机镜头记录文化精彩,用热爱和创意成为传统文化的参与者。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